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重庆知识产权律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外维权:“海鸥”四年四连胜 为何底气十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17 09:2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2012年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落下帷幕,天津海鸥手表集团参展团队风尘仆仆回到了天津。在这次展会上,他们再一次成功应对了瑞士厂商的“诉讼”纠纷,并且带回了丰硕的展会成果:销售陀飞轮等复杂机械表100多块,展会洽谈金额1亿元,并与三家国际企业集团达成合作意向。

  从2008年至今,海鸥手表4年间已实现了海外知识产权诉讼的“四连胜”。

  那么,瑞士钟表行业为什么“死磕”海鸥?取得维权“四连胜”的海鸥又为什么总是能稳操胜券?闯荡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又该如何建立自己的“攻防”战略、避免落入“侵权”陷阱?记者试图通过对海鸥维权轨迹的深入采访,为您打开这一个个问号。

  四年四连“诉”:

  瑞士表业为何

  “死磕”海鸥?

  四年时间、四次知识产权诉讼,全部由瑞士制表厂商发起,全都围绕着“海鸥”的高端产品“陀飞轮”手表。

  为什么?

  “我相信外国企业的诉讼不会就此停下来,”天津海鸥手表集团董事长林永宁一语道破天机,“在高端复杂机械表领域我们已经崭露头角,瑞士一些知名钟表企业开始将海鸥视为潜在的商业对手。”近年来,瑞士钟表企业针对中国企业的维权诉讼层出不穷,中国表业新军已经引起了国际同行的“警觉”。

  从1955年生产出我国第一块手表,拉开民族手表工业的发展大幕,到此后的二三十年间风光一时,海鸥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整个手表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海鸥在认真分析了国际手表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国内的需求状况和企业优劣势的基础上,对产品结构进行大胆调整,在掌握核心技术和营销创新上寻找出路。“我们组建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完成了多项多功能机芯品种开发,使新产品及时、适时地抢占了市场。”林永宁说,“如今海鸥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开枝散叶,在瑞士的日内瓦、巴塞尔、苏黎世、卢塞恩等地都建立销售专柜。”

  2008年海鸥集团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委员会,现在已经成为天津市专利试点单位和国家专利示范企业。截至2011年底,海鸥表的12个系列、3000多个品种、600余个款式,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461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达到80%以上,不少产品达到国际手表制造业的顶级水平。

  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手表产量占全球80%,但每只手表平均出口价格仅为1.3美元,一只瑞士表的平均出口价格是我国国产手表的300倍,目前高端机械手表市场份额主要由瑞士厂商占有。究其原因,大部分国产品牌缺乏核心技术,只能以低价血拼市场,对强大的外国厂商构不成威胁。而拥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的海鸥,则在国际高端机械表市场显示出一定的竞争能力,自然引起了国际同行的瞩目。

  海鸥被越来越多的瑞士钟表界“大佬”视为潜在的商业对手。而钟表业高技术含量的行业特点又决定,知识产权保护是抑制竞争对手的最有力武器。正是因为如此,瑞士钟表业才对海鸥频频发难,试图凭借其森严的技术壁垒逼退对手。

  四年四连胜:

  海鸥维权为何

  底气十足?

  “务实、低调、谨慎”。这是在最近这次诉讼发生的第一时间,林永宁发给前方参展团队的应对指示。

  “海鸥的胜诉,不是凭一时的运气,也不是仅凭着一种爱国热情。而是因为十几年来,我们潜心学习国际规则,踏踏实实研究自己的专利技术,有知识产权团队,有专家支持,有每年实实在在的投入,更有国家相关政策和政府的支持,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系统。”林永宁说。

  海鸥集团专利技术办公室主任耿力军告诉记者,海鸥维权四连胜的底气,首先来自其自身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手中掌握的核心技术。

  “2010年,海鸥集团建起了国内手表业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2011年国家发改委的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又围绕博士后工作站建一个研发试验平台,进行高端手表新技术的应用探索。近几年,我们的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都在7.5%以上。”耿力军介绍,“到‘十二五’末,预计海鸥的专利申请量将达到1000项以上,我们还将成立公司标准化委员会,争取全面参与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中。”

  自觉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则是海鸥维权底气的又一来源。

  “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外国企业就向我们发起了攻击,说我们侵权,第一次在国际市场受阻,又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我们体验到了失败的教训,也强烈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力量。”天津海鸥手表集团董事长林永宁说。

  在此次参展前,海鸥将全部参展产品都申请了专利保护,并且做足了文献检索、专家沟通的功课。“我们之前用了3个月时间,将参展产品的自有专利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参展产品的外观和结构进行的国内外同行业专利信息检索,尽最大可能避免知识产权侵权事件的发生。”耿力军介绍说。

  作为法律顾问,天津德利信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刘春田已经为海鸥集团服务了24年。提起海鸥多年的维权经历,他十分感慨也饱含感情:“伴随海鸥的发展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他们始终坚持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和勇气。由于坚持对品牌的维护和专利法律意识的提升,加速了海鸥在国际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也促使海鸥坚定地将工业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与质量标准画上了等号。”

  但对于跨洋维权四连胜的“战果”,海鸥人却显得很“淡定”。根据海鸥专利信息部门的调研显示,瑞士斯沃琪、宝玑等企业从1988年至2012年,仅在手表领域就在中国申请了904项专利,其中431项是发明专利。“我们检索了瑞士的专利情况,发现他们的专利覆盖面非常广,并且已经开始在国内市场向中国企业发出了维权信号。而我们还有很多空白和不足需要填补,这也是我们追赶的目标。”耿力军说。

  “在国际舞台上我们是新兵,不能因为几次小胜就故步自封,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向瑞士、德国等先进技术国家的同行学习,需要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自身水平。”林永宁说。

  背 景

  “海鸥”跨洋维权四连胜

  2008年4月3日,瑞士某手表厂商在第36届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上向知识产权委员会对海鸥双陀飞轮手表提出“侵权”投诉,认为其关键部件“差动结构”抄袭该公司专利设计,知识产权委员会比对双方产品设计后,决定对瑞士企业的投诉不予支持。

  2010年9月14日,海鸥集团接到太原工商行政管理局杏花岭分局发来的《行政处罚通知书》称,因海鸥太原专卖店店面招牌“海鸥手表”右下侧的副招牌“陀飞轮专卖”字样,侵犯了瑞士斯沃琪公司的注册商标“陀飞轮”以及“TOURBILLON”,拟处罚金5万元,并责令拆除相关字样。海鸥集团向国家商标局及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分别递交了涉案商标以及相关商标的争议和异议申请。最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争议商标在钟表保养及维修服务上的诉讼,海鸥胜出。

  2011年3月29日,一家瑞士企业向第39届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主办方投诉,称海鸥手表集团“陀飞轮不锈钢袖扣饰品”外观形状“侵权”,要求海鸥公司立刻将有关产品撤下展台并接受处罚。海鸥集团反诉对方侵犯海鸥公司产品知识产权。经展会仲裁小组专家鉴定,海鸥反诉获胜。

  2012年3月9日,瑞士斯沃琪集团旗下欧米茄公司向巴塞尔展会组委会知识产权委员会投诉,称海鸥表在对同轴陀飞轮的描述中使用英文“CO-AXIAL”一词,对欧米茄表商标构成侵权。后经组委会知识产权委员会裁决,认定海鸥手表未对欧米茄注册商标构成任何侵害。

  延 伸

  境外参展

  哪些因素易引发侵权纠纷?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时常常图快,忘了遵守‘交通规则’,一不小心就闯了‘红灯’。”一位赴外展览组织机构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知识产权就是国际展览中的“红灯”,而中国出展企业总是有意无意地闯了“红灯”,吃了罚单。

  这位负责人表示,闯红灯的后果不可小视,轻则展位被封,重则被告上法庭,通向国际市场的路也许从此就被阻断。随着中国企业从“制造”向“创造”大步迈进,走出国门的机会越来越多,海外“侵权纠纷”的多元化也越来越明显。据他分析,造成侵权纠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薄弱。随着国门大开,一些企业“学习”能力很强,看到其他国家的新产品立刻回来仿制,有的甚至还仿冒商标。在国内,企业怀着侥幸心理尚可生存,但是“走出去”就会栽跟头。

  2.盲目代理产品

  赴国外参展的企业中有不少是外贸公司,并不是生产制造企业,有时这些公司对自己代理产品的具体专利情况并不清楚,海外参展时也容易遇到知识产权纠纷。

  3.专利也有地域性

  我国企业有些海外参展的产品确实是自主研发生产的,在国内也申请了专利。但专利是一种地区保护,外国企业常常利用这一原则,在当地先抢注专利,使中国企业变成了侵权者。

  4.合作协议界定不清

  中国一些企业与国外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时,没有明确商标的授权使用范围。如果只是在中国境内可以使用,该产品到合作公司的本土销售就可能触动合作方利益,引发纠纷。

  5.没有证据也会有纠纷

  这也是目前常出现的一种情况,一些外国公司感觉到中国产品的竞争压力,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仅仅因为打压同业,也会提出侵权诉讼。遇到这种情况,企业要通过找律师或主办方或使馆人员等途径寻求帮助,不能向对方塞点小钱私了。

  应对挑战

  怎样学会国际“游戏规则”?

  走向海外市场,企业如果没有做好知识产权的实战准备,很容易陷入海外侵权的“泥潭”。因此,企业要想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搏击,就必须学会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

  业内专家表示,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起步较晚,一直处于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高成本”学习阶段,随着近年来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基于知识产权的竞争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竞争的主要模式。

  天津德利信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刘春田表示:“中国企业面对全新的国际市场还存在很多不适应,比如企业在国内申请的专利技术,到国际市场有可能并不被认可,只有申请了相关国家的国际专利认证,才能畅通无阻。这就对我们的企业提出了融入国际市场的新要求。”

  热情应对,不如有备无患。事先的检索,是企业避免遭受侵权指控的基础功课。据了解,目前,专利检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中文专利检索,主要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检索页面进行。另一类是外文专利检索,可以在每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专利审批机构的网站上进行检索。欧洲专利局网站已经可以部分实现对多个国家专利申请文件的一次性检索。而检索方法可以分为字面检索和字义检索,前者是通过输入关键词,后者是通过某个意思表达进行检索。对于参加海外会展的企业,通常都是利用字面检索和外文专利检索。

  “在企业受到侵权指控时,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产品的专利证书或者商标证等知识产权证明文件。企业在远赴海外参展时,应当准备好专利证书和商标证等权利证明,并且随身携带,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示应对。”刘春田说。“随着国内企业进军海外的队伍不断扩张,中国企业集体面临一次法律大考,企业、行业协会乃至政府,必须尽早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才能未雨绸缪自如应对。”(记者 陈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商务合作 | 广告服务 | 联络电话:023-86804343

渝公网安备110000000019号 | 经营许可证(渝)字第659号

Copyright 2010-2013 dcfalv.com © 重庆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著作权声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